亿兆体育注册
你的位置:亿兆体育注册 > 最新动态 > 睡眠障碍:
睡眠障碍:
发布日期:2024-08-25 04:05    点击次数:166

图片

不寐病机

“天有昼夜,人有卧起……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”,故睡眠是人体不可或缺的正常生理现象。中医认为,日近黄昏,人体阳气渐尽,阴气渐盛,卫气入里则合目而瞑:清晨之时,阴气渐衰,而阳气渐盛,卫气由里出表,则目开为醒。随着昼夜的阴阳消长变化,卫气亦随之潜藏出入,形成寐、寤交替的过程。

不寐,也称“不得眠”、“不得卧”、“目不瞑”,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。临床上以不易入睡,睡后易醒,醒后不能再睡,时睡时醒,或彻夜不眠为特点,多伴有多梦。近年来,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,生活节奏加快,不寐人群越来越多,已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。因此,深入认识睡眠的生理机制,分析不寐的病机特点,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。

1睡眠的生理基础为天人相应,阳入于阴,阴阳和合

阴阳学说,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,也是对自然界相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精确概括。在人体只有阴阳双方维持着动态平衡,精神活动才能正常,所谓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”,所以阴阳平衡与睡眠息息相关。

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,人体的阴阳有消长出入,与之相应也有昼夜的交替变化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曰“阳气者,一日而主外,平旦人气生,日中而阳气隆,日西而阳气己虚,气门乃闭”。因此《灵枢·邪客》有云“天有昼夜,人有卧起……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”。阴主静,阳主动:阳气衰,阴气盛,则睡眠:阳气盛,阴气衰,则觉醒。阳入于阴则寐,阳出于阴则。因此,睡眠的生理基础为天人相应,阳入于阴,阴阳和合。

2不寐的基本病机为卫气循行失常,阳不入阴,阴阳失和

历代医家认识不寐病机的角度各有不同,但多数认为其病机变化总属阴阳失调,气血失和《黄帝内经》中有关论述为其肇始,如《灵枢·口问》云“卫气昼日行于阳,夜半则行于阴。阴者主夜,夜者卧……阳气尽,阴气盛则目瞑;阴气尽而阳气盛则矣”。《灵枢·大感论》云“夫卫气者,昼日常行于阳,夜行于阴,故阳气尽则卧,阴气尽则底”《灵枢·卫气行》则具体描述了卫气昼夜循行的规律“故卫气之行,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,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,夜行于阴二十五周,周于五脏,是故平旦阴尽,阳气出于目,目张则气上行于头,循项下足太阳……其至于足也,入足心,出内踝下,行阴分,复合于目,故为一周……其始入于阴,常从足少阴注于肾,肾注于心,心注于肺,肺注于肝,肝注于脾,脾复注于肾为周。”故卫气平旦起于目锐眦,按照手足三阳经的顺序运行,至夜,卫气运行入阴,起始于肾,依次行于肾-心-肺-肝-脾-肾而往复。由此可见中医认为不寐的基本病机为卫气循行失常,阳不入阴,阴阳失和,并与五脏密切相关。

3不寐与五脏病机关联

卫气在人体昼行于阳经,夜行于五脏,五脏及其经脉功能失常,常影响到卫气的正常运行而出现睡眠异常。五脏功能失调,或因五脏精气不足,或因邪扰,或因五脏相互乘侮均可以导致阳不入阴,造成不寐的发生,同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。因此,从卫气循行过程认识不寐的病机,必须联系五脏的病理变化。

3.1肾病不寐

肾病不寐多为虚证。肾在不寐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,对老年不寐的发生尤其如此。肾主水、主藏精、纳气,肾在志为恐。肾阴不足,可直接导致阴不涵阳,卫不入阴,导致不寐。肾病不寐多为入睡困难,多伴有夜尿频多、健忘、五心烦热、耳鸣、口干、倦怠乏力、腰隐痛的特点,此在《灵枢·营卫生会篇》论述“老人之不夜瞑者,何气使然?……老者之气血衰,其肌肉枯,气道涩,五脏之气相搏,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,故昼不精、夜不瞑”。

3.2心病不寐

心病不寐有虚有实,主要由肝郁乘心、心血瘀阻,心之气血不足引起。其造成的不寐多为卫气易出阴分,表现为白天心烦不安,急躁易怒,伴有心悸、气短、不安、遇事易惊、面色少华、健忘、迟钝、夜间多梦、早醒、五心烦热、夜间潮热、盗汗等症状。

3.3肺病不寐

肺病不寐有虚有实,肺主气,卫气的正常生成和运行都有赖于肺。如果肺气不足,无力助脾宣发五谷形成卫气,也无力推动卫气循行,则卫气不足,循行失常·肺气过盛,亦可造成卫气的升降出入失常,导致不寐的发生。在《黄帝内经太素·七邪》中有“人不得偃卧何也……肺者,藏之盖也,肺气盛则脉大,脉大则不得偃卧”的论述,此时不寐的发生是由于外邪扰肺,使呼吸不利,卫气不循常道,此时易于入睡,但常因咳嗽憋气影响睡眠的质量,睡眠呈间歇性,多伴有憋气、气急、鼾声、咳嗽、咯痰、倦怠等症状。

3.4肝病不寐

肝脏不寐有虚有实·清·唐容川《血证论·卧寐》云“肝病不寐者,肝藏魂,人寐则魂反于肝。若阳浮于外,魂不入肝,则不寐,其证并不烦躁,清睡而不得寐,宜敛其阳魂,使入于肝”。魂属阳,肝阳过亢或肝阴不足均可导致阳不入阴,卫气动荡,肝魂浮动于外而眠不宁。临床表现为想入睡稍难,睡中多梦,夜卧不安。

3.5脾病不寐

脾病不寐虚者居多。脾气虚弱,生化无源,可导致阴不涵阳,卫难入阴,发生不寐,其特点为多梦、易醒,夜间肢体(尤其是下肢)不适,有发痒、沉重、抽搐、麻胀感。常伴有头晕目眩、肢倦神疲、面色少华、饮食无味等表现。同时,脾主思,思虑过度会影响脾气的升降,亦可伴有胸中闷乱的感觉,入睡困难,醒后疲乏无力,日久导致健忘,烦躁不宁的发生。

总之,天人相应,阳入于阴,阴阳和合是正常睡眠的生理基础和总体规律,而对不寐基本病机的认识则当遵《黄帝内经》卫气循行理论,与五脏病理变化相联系。从卫气循行失常,阳不入阴,阴阳失和的角度探究,将使中医对不寐的病机认识更为全面,从而有望提高临床疗效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严重失眠,吃过最有效果的方子
下一篇:2024新冠病毒卷土重来?普通人要注意什么?【图文】

友情链接: